7月30-31日,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的“国际教育项目思政引领力提升培训班”在山东青岛举办,全国77所院校的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夏建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周鹏出席活动并致辞,我院副院长薛敏带队参会,并受邀在院长圆桌论坛环节进行交流。
夏建辉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要通过思政引领不断强化出国留学学生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在多元文化碰撞中为站稳中国立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蓄力。

培训过程中,四位专家分享了思政教学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方法,为国际教育项目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针对性建议。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晓英聚焦国际教育项目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从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国际教育发展新成效,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负责人马国刚研究员依据学院前期思政调研基本情况,分享了学校国际教育项目“启航育才”“领航铸魂”“护航留学”“归航报国”的全链条“四航”育人模式。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苗苗以“大思政课”为核心,就何为“大思政课”、如何立足“大思政课”提升出国留学生思政课建设实效为重点,提出了出国留学生思政课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应对举措。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副总编辑刘云云结合多年从事对外传播与国际交流工作的经历,强调出国留学学生要在多元文化思潮碰撞中坚定自信,始终站稳中国立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念与能力。

院长圆桌论坛环节,薛敏副院长与来自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的院长立足本校国际项目办学实践,围绕国际项目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规范建设、社会认可度提升、目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分享讨论,为国际教育项目深入发展建言献策。

分组研讨中,我院代表与175位国际教育领域同仁就“中国符号课程建设”、“跨境教育全路径衔接”、“红色文化融入”三个议题进行研讨,大家认为,新时代国际教育项目思政建设要立足学生和院校特点,优化办学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同时加强院校沟通协作,形成国际教育项目思政育人合力。

此次培训不仅为国际教育项目的思政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也为我院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了发展路径。
(供稿:国际项目办公室,图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审核:魏锋)